«
网站首页
找找看
反馈问题或建议
首页
园子
新 闻
博问
闪存
会员
周边
博客园
»
新闻
最新发布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
新闻评论
2
纳米新技术有效清除白血病细胞
科技日报北京 11 月 1 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西北大学团队利用纳米医学新技术,在癌症治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重新设计一种常见化疗药物的分子结构,显著提升了其溶解性、靶向性和疗效,使其杀死癌细胞的能力提升达 20000 倍,同时大幅降低毒性。这项技术在动物试验中清除了白血病细胞,为治疗难治性
2
最大规模银河系低频射电彩图问世
上图为 GLEAM/GLEAM-X 拍摄的银河系照片(部分);下图为银河系同一区域的可见光图像(部分)。图片来源:美国科学促进会网站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佳欣)国际射电天文学研究中心(ICRAR)团队制作出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银河系低频射电彩色图像,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呈现出从南半球视角看到的银河之美
4
当阿里入局全球 AI Coding,战场里的60天 | 对话叔同:Qoder 创始人
👦🏻 播客采访:Koji、Ronghui 🥷 整理编辑:Starry 🧑🎨 排版: NCon “很正确,无比正确” 当我们问起阿里巴巴 Qoder[1] (Agentic Coding 产品)创始人叔同,关于他带领团队冲入全球 AI Coding 这片“红海” 60 天后的感受时,他给出
16
刷到一个又一个假视频后,我不敢相信互联网了
前阵子差评君刷到一个视频。 一只猫打碎花瓶后迅速逃走,主人从房间冲出来,二话不说把账算到了旁边狗头上。 狗一脸委屈,举起爪子嗷嗷叫,仿佛在说:冤枉啊大哥,我没动。 靠,猫坏狗好的经典剧情,差评君当场就看乐了。 但转念一想,这会不会过于巧合了,还正好给人拍下来了? 直到我看到平台那一条“疑似 AI 创
1
LifeClock模型首次揭示18岁为界的“发育”与“衰老”双轨生物时钟
来源:生物探索 作者:游离的 DNA 引言 我们每个人都携带着两种时间。一种是写在身份证上的“年代年龄”(Chronological Age, CA),它公平地为每个人每年增加一岁,记录着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在地球上度过的时光。而另一种,则是一种更为隐秘、更具个性化的时间——“生物学年龄”(Biolo
11
友商又在颠倒是非?小米高管谈空调“巨省电”,就是名副其实!
10 月 29 日消息,最近家电圈热闹得跟开辩论赛似的,核心话题全围着小米空调的“巨省电”三个字转。有人说这是营销噱头,有人吵着要说法,直到小米大家电部总经理单联瑜站出来回应,才算把这事摆到了台面上。这事儿让我立刻想起了小米汽车那边的连环舆论战,其实小米应对跨产品线争议的套路,从来都没变过。 咱先把
5
老黄深夜扔出地表最强GPU!算力百倍狂飙,下次改演雷神
新智元报道 编辑:桃子好困 凌晨,老黄 GTC 主题演讲华盛顿首秀,直接亮出下一代 GPU 核弹——Vera Rubin,性能狂飙 100 倍。目前,Blackwell 已全面量产,2026 年底两大 GPU 王牌预计爆赚 5000 亿美金。 英伟达 GTC 大会,首次在华盛顿召开。 在近两小时演讲
12
盲人复明!马斯克Neuralink联创实现人工视觉里程碑
鹭羽发自凹非寺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盲人复明,太了不起了。 这可能是 2025 年最低调但又最闪亮的科技进展了。 Nature 最新刊登了新研究进展,人工视觉技术刚刚帮助一位 70 岁奶奶重获光明。 在失明之前,我是个狂热的书虫,我想把它找回来。 70 岁的 Sheila Irvine(
3
量子信号与经典数据共纤传输距离破纪录
科技日报北京 10 月 27 日电 (记者刘霞)丹麦与捷克科学家携手,利用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CV-QKD)技术,使量子信号与经典数据的共纤传输距离达到 120 公里。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杂志。 量子密钥分发(QKD)技术凭借量子力学特性,可实现高度安全的保密信息传输。其原理在
4
距地不到二十光年的“超级地球”发现
名为 GJ 251 c 的系外行星,其岩石成分与地球相似,质量几乎是地球的 4 倍图片来源: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 科技日报北京 10 月 26 日电 (记者张佳欣)包括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在内的国际团队,在距离地球不到 20 光年的地方发现了一颗系外行星。其被命名为 GJ 251 c,属于“超级地
2
鱼耳里记录了怎样的命运故事?
图片来源:AI 生成 【科普园地】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一条鱼微不足道?但它一生的命运也是有记录的,甚至被完整地刻进一粒比芝麻还小的石头里。 就在鱼脑袋深处,藏着一枚微小的矿物结晶——耳石。它不起眼,却像一台“生物记录仪”,从鱼出生那一刻起,就以肉眼难辨的精细环纹,记录着每一次游动、每一次进食、每
4
天天刷社交媒体,AI 的脑子也坏掉了!还很难恢复
你每天会花多长时间在刷社交媒体上?不知道你是否会有这样的体验——经常刷社交媒体,看一些没有深度的内容之后,会觉得自己很难集中注意力去深入阅读一本书,或者深度思考一些问题了。 有意思的是,科学家们在 AI 身上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 德州农工大学、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普渡大学的研究者就共同发表了一项研究
1
Nature | 当饥饿遇上荷尔蒙:大脑如何权衡母爱与生存?
来源:生物探索 作者:游离的 DNA 引言 你是否经历过“饿到发昏,看谁都不顺眼”的瞬间?那种由饥饿引发的烦躁、易怒,甚至带有攻击性的情绪,俗称为“饿怒症 (hangry)”。这看似是日常情绪的波动,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生物学逻辑。我们的内在生理状态,饥饿、压力、荷尔蒙水平,无时无刻不在塑造着我们的感
19
现在,最会赚钱的AI是Qwen3!全球六大模型厮杀,Top 2来自中国
新智元报道 编辑:桃子好困 新王登基!今天,Qwen3 Max 凭借一波「快狠准」操作,逆袭 DeepSeek 夺下第一。 Qwen3 Max,一骑绝尘! 就在刚刚,大模型「炒股」大赛,迎来新晋王者。 阿里的 Qwen3 Max 凭借谋略一跃而上,超越此前冠军 DeepSeek,首次登上「最会赚钱」
0
科学家区分出真实量子效应和经典噪声
科技日报北京 10 月 22 日电 (记者张梦然)《自然》杂志 22 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了科学家通过“时间反演”方案来探测量子动态的新进展。谷歌“量子 AI”团队与其合作者称,他们通过逆转信息置乱的方式操控量子回路,可以探测量子计算机的特性并提升其性能。 量子计算长期以来的目标,就是打造性能足以
2
银河系中心暗物质呈扁平盒状结构
科技日报北京 10 月 22 日电 (记者张佳欣)德国波茨坦莱布尼茨天体物理研究所联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和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高分辨率模拟发现,银河系中心附近的暗物质并非呈球形,而是呈扁平盒状结构且不对称,与银河系古老恒星核结构高度一致,为“伽马射线过量源于暗物质湮灭”的理论提
11
Nature Medicine | 当生命走向终点:颠覆性的发现重新定义死亡的边界
引言 死亡,是生命最确凿无疑的终点,也是我们认知中最深邃、最引人探寻的谜题。在临床医学中,我们试图用一系列生理学指标来为这个终极过程下一个精准的定义:心跳停止、呼吸消失、大脑功能完全且永久丧失。长久以来,我们普遍认为,当生命维持系统被撤除后,身体的各个器官,尤其是作为生命中枢的心脏和大脑,会近乎同步
12
我们一般人要如何理解杨振宁的科学成就
杨振宁走了,我们要记住他。 作为一个在物理学史上画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大家,很多人只知道他曾得到过诺贝尔奖,或听说他和李政道是因为宇称不守恒获得的诺贝尔奖。但实际上除了宇称不守恒外,杨振宁还有两个足以改变物理学的重要工作:杨-米尔斯场论和杨-巴克斯特方程。 对于我们一般人而言,我们当然希望理解这些高深的
1
2
3
4
5
6
7
8
9
···
100
Next >
>
返回新闻首页